破任务难题 知责于心勇担当
时间:2025-04-08 16:53 来源:中国航空报

中国九游(中国)集团天飞超额完成一季度飞机交付出厂任务超额完成,圆满完成飞机大修、航空产品制造任务,顺利实现首季“开门红”。

天飞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、踔厉奋发,克服飞机修理任务集中、生产周期紧等重重困难,迎朝露、沐晚霞,从年初开始就加班加点抢赶任务。严冬的凛冽寒风里,有他们奋力拼搏的模样;春运的火车高铁上,有他们赶赴外场的足迹;初春的漫天沙尘中,有他们坚守岗位的身影……从严冬到暖春,他们始终以打好“市场开拓、能力提升、提质增效”三大攻坚战为牵引,锚定维修产业改革发展目标,聚焦首责主责主业,层层压实责任,强化责任担当,狠抓工作落实,全力以赴攻坚各项生产任务,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航空报国之志。

吕文杰是机电维修厂胶管组装配工。一季度,班组生产任务繁重,他与同事张陶突然接到紧急任务:需在不足30天的时间内,完成飞机整机橡胶软管的制造。

“我们之前接触的多为中低压软管制造任务,其中高压软管居多,在装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‘切胶’问题,导致产品不合格。要顺利完成任务,首先得解决管体装配‘切胶’问题。”吕文杰介绍道。

为解决这一难题,他们从老师傅那里学到一条关键经验:在装配过程中,精准把握管体与软管金属接头的角度,能大幅减少管体装配“切胶”现象。

“这可是一项精细活儿。”吕文杰拿起一个接头说道,装配间隙与角度只能靠手工多次调整,角度不合适,无法避免“切胶”;调整过度,则会影响产品质量。不仅如此,装配时,还需确保套管和接头之间的间隙在1.0 ~1.5毫米之间,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。

这个标准看似容易,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。他们需将接头安装在车床上,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,手持夹具装配套管,且必须一次成型,才能避免夹具划伤胶管表面。每安装几件,操作人员的手心就会因产品旋转产生的作用力磨得生疼。为尽快高质量完成任务,两人紧密配合,加班加点、轮流作业,最终按期完成任务。

在机电维修厂,像吕文杰和张陶这样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的事例并非个例。机电维修厂承担的航材集中修理任务较多,且任务量全年分布不均,有时会突然涌入大量任务,交付时间紧迫,仅靠原有人员难以按时完成。为高效完成航材集中修理任务,机电维修厂鼓励一线操作人员考取多能工操作证,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同时,还能承担部分航材集中修理任务。

严江波是第一批响应号召的职工。他原本是机电维修厂座椅修理工,2021年成功考取多能工操作证,成为天飞首批拥有多能工操作证的员工。此后,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,他又学会了冷媒附件修理。

安全活门是冷媒附件的一种,修理技术难度虽不大,但数量多,若不能及时修理,会严重影响航材到期交付率。而且,安全活门维修需手工研磨,颇为繁琐。一季度,安全活门库存积压,严江波主动承担起清理库存的任务。由于部分金属件由钢材制成,打磨耗时费力,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固定姿势长时间研磨。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,严江波一天要完成30多个安全活门的修理。通过不断“穿插作业”,最终顺利完成了清库存任务。在他的带动下,机电维修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考取多能工操作证,将担当尽职落实到航空维修工作中,真正做到了在任务中成长成才。